|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婚丧喜庆

婚丧喜庆

关键词:婚丧喜庆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新沂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nihao201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371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新沂一带民风淳朴,婚丧喜庆既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又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婚嫁的程序与礼仪,又是特别为人们所看重,所以就有不同的规矩与讲究。男女和合,便需生儿育女。不管穷家富家,有了儿女都是喜庆之事,亲友都要祝贺一番。说到喜庆,涉及的生活方面更为广泛,除了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之外,选宅乔迁,庆祝寿诞,读书人进学中举放官乔迁,都是可喜可贺之事;就连年岁大的老人过世了,若是三四世同堂,这丧事也变成喜事了。所以就有人把这许多事合在一起称为婚丧喜庆或曰红白喜庆,根据各家各人能力财力予以操办,让亲戚邻里、朋友同学、同僚、同志全都知道。

男婚女嫁
旧时代人的思想不开放,男女授受不亲,接触的机会少,青年男女相互定亲,甚至丧偶者再婚,大多都是通过媒人从中撮合的。古代的小说戏曲中的媒婆形象是很有意思的,新沂一代人把媒婆称为月老,又叫红娘,又叫大媒,带点调侃意味的称撮合的。屈原《离骚》里把媒人称为“蹇修”,这词太古奥了,所以老百姓不知道。过去谈婚论嫁,讲笆门对笆门,板门对板门。一旦经媒人巧言撮合,对方家长或长辈同意,就要选定吉日,男方向女方传启,传启时请人写的庚帖又叫龙凤帖,传帖时要送上礼品,有钱的大户人家备的礼品重,一般的平民百姓就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或买衣服果品,或送点钱财,这叫见面礼。女方家这方则要务办宴席。无论贫富,都比较隆重,因为这叫新女婿头一次上门。传过龙凤帖,这两家的婚事就算定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男家就请媒人来,到女方家“要人”,即告诉对方,男家准备搬娶女孩去成亲了。女方一般要推却一两次,待媒人第二次或第三次上门传达男方意图时,女方家长便同意了。这时男方即可根据双方生辰八字,请人选定喜期。男家日子定下后,女家要提前一天请亲友喝暖嫁酒。女孩即将成为人家人,父母哥嫂要对她进行规劝,亲友要送来压箱礼、装箱果子。在这之前,两三天内,女孩一般很少吃饭,俗称饿嫁,其实是限量少用饮食,预防在出嫁这天,乘坐花轿,迎接闹房,没机会和时间大小便。男家大开贺办喜事这天叫正日子。这天早上,男家便将上头盒子送到女方,让新人上头,一切准备停当,要让女孩的舅舅或成年的弟弟背上,选吉时送上轿子。上轿后要由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所谓的“全福人”用红线把轿门严密缝好,这叫“封轿门”。发轿之前,男女双方早已在路口、树木、桥梁、建筑物上贴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红纸条,凡经过桥梁均要燃放鞭炮。花轿进来时所走之路,出去时便不走了。这叫新人不走旧路。近年来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变更,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闹文化大革命,轿子被作为“四旧”含封建文化色彩而被废弃,接新媳妇从平板车、三轮车、自行车、手扶拖拉机乃至大汽车、小轿车,车子用得越来越好,喜事也办得越来越隆重了。
待花轿或者小车接了新媳妇来到男家后,男方也要请“全福人”来开轿门,又叫撕轿门。还有那专门请来闹喜的人,要多说吉利话,唱喜歌儿。新娘下轿时,有条件的在地上放上红毡毯,没有条件的拿几条新芦席,传递着让新娘走进院内,在事先安排好的地方拜天地,二老和对拜。由于新沂一带流传着办喜事人家不论老少与辈份高低,三天内闹喜不分大小的习俗,所以,这一天,比新郎辈份长或年龄大的都尽量回避,否则,人们就会“闹”他,把他弄到洞房出洋相,有的公爹叔公被抓住了,带花帽子,有被涂一脸灰暗示“扒灰”的也有,末了还得被闹些钱去买喜烟喜糖,新人拜过天地,新娘一进洞房,与新郎喝了“交心酒”,吃了“交心面”,新郎就到喜宴上去陪客人敬酒去了。这时闹喜的人就可大显身手了。他们带着一些妇女儿童到新房内床腿底下去寻找事先放置的喜钱,抓住可闹的人弄来与新人亲嘴啃苹果等。闹了一阵,新娘得“坐帐”,就是由伴娘们守护着稳稳地坐在新床上,那象征长命永久的长命灯一直点着,照着新娘的新妆,闹喜的人就喜话村话说开了,也不怕新娘会脸红。时间到了十一点左右,开始请新郎来入洞房了。这时要“送房”,唱送房歌。传统的送房歌是这样唱的:
一撒一元入洞房,
一世如意百世昌!
二撒二人上牙床,
二人同心福寿长!
三撒三朝下厨房,
三阳开泰大吉祥!
四撒四季配才郎,
四季花开满树香!
五撒五子登金榜!
五凤楼前写文章!
六撒六继情意长,
六龙捧日放光芒!
七撒七子团圆庆,
七夕织女会牛郎!
八撒八仙来庆寿,
八十儿女伴君王!
九撒九子同居住,
九世儿孙列朝堂!
十把不撒,一窝养俩!
大的叫骡,二子叫马!
一把同心果,撒出四下落!
打着新贵人,来年生一窝!
闹喜人一边高声唱着撒帐歌,满喜房的人听撒唱人唱一句齐声道一句“好!”一边将箩中花生糖果、红枣、栗子与硬币、麦麸皮一把把向帐顶床上新房的四个角落,卫生间全都撒遍!所撒之物皆有其谐音双关的吉祥含义:
花生——预祝新人生儿育女,“花开生”;
糖果——预祝新人生活甜美;
红枣栗子——谐音“早立子”即预祝新人早养儿子早得继;
硬币——预祝新人今后有钱花;
麦麸皮——麸谐“福”音,预祝新人有福享!
撒帐后,新郎新娘即在闹喜人离去之后,共入罗帐同谐鱼水之欢,但这时往往会有年轻的后生或晚辈预先藏在床底或某件家具内等某个角落里“听房”,所以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要认真在喜房内巡查一番,证明无人藏在房内的情况下才放心就寝;至于窗外屋外是否有人听房,就不去管他了。

生儿育女
男女结婚后便面临着生儿育女的大事。新沂一带淳朴的百姓,一般非常重视它。新沂一带流传着“当年媳妇当年孩,当年不养等三年”的古老说法,这是说当年的新媳妇,在一年之内,一般都需生儿育女了。假如一年内没动静,那恐怕就得看三年以内情况如何了。公婆不必急噪,至少你得等上三年,这可能是因为孩子生理上不够成熟,身体方面有些小病患,需要进行调理和治疗。在男女之中,往往会有缺乏生育能力者,一方有缺陷,有时直接影响两人传宗接代,因为旧时离婚的少,在一起将就凑合过下去的多,所以新的一代把那些到老一直未能生养的女人叫做“老新媳子”,世俗认为,不能生孩子是女人不能生,很少人知道,有时不能生育的主要责任在男立呢!过去重男轻女,谁家生了男孩,就叫大喜,向亲友报喜,散红鸡蛋;若是生了女孩则叫小喜,有时就默不作声。不管生男生女,产妇娘家都要“送奶糖”,就是女婿报喜之后,送些鸡蛋米面红塘布料小孩衣服玩具童车之类,以示祝贺。
祝贺寿辰
新沂一带流传着许多与人的寿数密切相关的谚语。比如说: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就是要提醒人们老人若到六七十岁了,要经常买点鱼肉给老人解馋。还有一句叫:六十岁不死活埋了,虽说与民间传统有关,但也从某些方面说明,旧时代由于生活水平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的寿数一般是比较短的;再由于人老如顽童,又无文化,加之生活也困难,儿女就把老人视为累赘,所以戏剧里就有活埋老人的故事。还有一句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所以,逢到这两个岁数,就避讳不说,以为可以躲过该过世的所谓“旬头”。在人的一生中,过了四十岁,逢五逢十的岁数,一般都可以“过寿辰”。七十算大寿,八十九十一百岁是高寿,就大贺特贺了。一般人家通知亲友,给寿星送寿礼,寿星儿孙设席款待;若是在社会上有了声望与地位的人,则大开寿宴,社会上来祝贺寿辰的就多了,寿宴就要摆大了。于是就有人借助祝寿,加深了解,联络关系,趁便达成某种默契协议,做了一些平时不易做成的交易。

喜丧
新沂一带有着至亲通信大办喜丧的传统习俗。这样的丧事,过世者一般都在七十岁以上。有的重孙重孙女与重外孙的孩子们都要戴上红缨绿缨,穿红袍绿袍,以示四世同堂五世其昌。旧时流行土葬,丧葬方面有许多繁文缛节。比如丧事对联怎样写,门前高幡扎多少节、怎样树;至亲通到那一辈,寿衣孝布发到什么规模,响手器乐用到多少班,墓地应该怎样选,棺材用的是什么号(大多是事先备好的),孝子谢客怎样谢,家财家产怎样分……现在国家号召实行火葬,也仍然有些人拿好端端的木头做大头空埋在地下来显孝心讲排场,实际是浪费,倒不如在老人生前多花费一些,多殷勤一些,显得实实在在,更符合人伦之理。
正吊,在这一带有许多节目。中午送罢响汤方可开席。晚上至爱亲朋要为死者奠桌,这就使一些年轻人往往现学现做学奠桌,一旦礼数有差,便会遭到笑话。奠桌期间,有钱的还可请人哭灵,花钱请的哭丧客比主人哭得还伤心还感人,可惜不是真伤感。有时主家还要请肘鼓子队请响手班子演节目,除了一些流行歌曲与舞蹈外,有时还演一些很村很搞笑的小品戏曲节目,惹得观众连连发笑。据说外地在喜丧晚上演出时演一些淫秽节目,演员几乎全裸,令社会反感,新沂一带目前还没有这种不良现象产生。

当兵、升学、提升、乔迁
新沂一带人民很重感情,凡是亲友中有人当兵上大学入党提升,乔迁新居,都要表示祝贺,主家则办起宴席,热闹一番。祝贺的方法,一般是出贺礼,有的是现金,在祝贺的宴席上交付;有的是实物往往要送到有喜事者手中。近年来电视发展快,祝贺时点歌,送戏送电影又成了时尚,特别是祝贺时点歌最为热闹。电视台每年在国家征兵,大学放榜、年底过节时,一天要播好多点歌与贺词。后来,电信发展,网络发展了,人们又在手机、网络上祝贺,至于在报刊杂志上列载贺词,无疑是大都市人们的时尚,好像与乡民无干了。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